二級心理咨詢師成向東。
成老師,我發(fā)現有一種人說自己的事愿意用第二人稱,不知道這是一種什么心理。聽半天他說你怎么樣,如果怎么樣,剛開始都蒙的都反應不過來,但是說的那個事聽了半天以后發(fā)現他說的其實是自己的事。
你說這個是嗎?指責性語言是什么?你現在明白了,我們腦子里面不是說過嗎?有一個后天成立的"認知的我","認知的我"在表達他的觀點時強烈地把"身體的我"當成"你"這樣地指責。
其實為什么叫指責?一般都是不滿意的時候這么說,太原心理咨詢師成向東指出:其實那個小破孩就被他一直在訴說,他其實跟你說的時候就想拉一個同盟,看我說的有沒有道理。其實說自己這已經是自己分裂的表現了,沒有分裂,只是有矛盾的跡象。
分裂一般不可能,因為你別看那小東西躲在那兒,怕你說可是該干啥還得干啥,他(身體的我)不停地做,就像一個不聽話的孩子一樣,沒有用。你沒發(fā)現那種反復叨叨,他反復叨叨就是讓你幫我站到理解他的意思那兒,攻擊你"你"就是"我","我"他不能這么說話,但是埋怨,不高興嗎?對是是吧?是用第二人稱說的。嗯對好像緩和一點,說的是別人似的,但其實還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