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的孩子扔到一個好的環境里面自然就改變了。我覺得我認識的師姐的孩子就跟駱賓家孩子差不多類似,年齡也差不多初中生。但是很多父母不可能像駱賓一樣愿意給孩子制造這樣的輕松的環境。很多家長認為這個時候應該上學,應該出成績的時候很著急,自己的事都可能沒心思管了,一心覺得就得先弄孩子。因為很多家長好像是那種從來不在乎孩子心理健康,也不在乎孩子的死活,只要孩子不死就要把你趕到學校去,這個是很悲哀的一件事情。
不過我覺得接下來20年可以做一些這種事情,這是觀念。因為我是覺得他是一個很焦慮的人,很想控制人是必然的,孩子就會是這樣子的。有焦慮。對,有焦慮所以他才把焦慮(釋放)。緩解焦慮的方法就是控制孩子,強迫孩子。你會說他是一個很負責任的人。很負責任的什么?但是另外一面其實就是一種控制,負責不到位置上。
給誰負責?
給自己負責。
我覺得是自己教練。
還有就是有時候高校的教授,這是高校的老師這一類群體,有時候看到的負責是一種表面的,就關起門來,他們是什么樣的你是不知道的。
你那個洛賓。
還是這樣。
洛賓某一教授的表象。
某一教授?
不是,我接觸的大學的教授特別多,有時候他們把孩子問題說出來的時候和平時不一樣。教授也是人,老百姓有什么他有什么,而且老百姓沒什么他還有什么,因為他有一些獨特的社會的(光環),自己優良環境造成的,他肯定比老百姓要多一些什么。
因為在學歷、社會地位這個賽道上,他們在一個特殊的時代走在了前面,但是在這個家長認知如何做父母上面,其實這又是另外一條賽道,這個不是一致的。但是有一些人就覺得學歷高,那你的認知就一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