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恐障礙經常和廣場恐怖并發,使患者的日常生活,行動范圍狹窄,使治療困難。件恐怖的DSMN的診斷標準,驚恐發作時無處可逃或害怕得不到他人的幫助,于是不己一個人在家里待著,逃避在混雜的人群中,在橋上,在汽車、火車、公共汽車上等。1CD-10的診斷標準如下:①擁擠的人群中,②公共場所;③單獨旅行;④離開家鄉上四種情祝中,至少有兩種狀況下經常出現明顯恐怖的感覺或者出現明顯回避的行動。驚恐障礙的終身患病率為1%一3%,一般人群中親戚的同病率為6%~49%(18%,odan(1995)對家族史的研究發現,雙親中有驚恐障礙者,其子女發生驚恐障礙的率為24%~67%(平均38%),所以它是一種與體質和環境相關性很高的疾病。
驚恐障礙和廣場恐怖在DSMⅢ中被分類為不同的疾病,然而兩種疾病的共病率很高,者的關系引起了很多學者的關心(越野,1997)。當兩者共病時,一般都是驚恐發作發作,然后出現廣場恐怖,也有一部分是同時發病,廣場恐怖先發的病例極少驚恐發作發病前,日常生活中往往有較大的生活事件,Roy-Byrne(1986)等研發現,驚恐障礙患者和正常人群對立,應激高的生活事件明顯增多,其中親友患病的顯增多”。在廣場恐怖中,也發現生死離別的生活事件有很多的報道”。另外,自患病或在工作場所感到壓力,容易成為主要的誘因之一(9,56)。在驚恐發作中最主要情緒癥狀主要是對死的恐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觀念、情緒出現呢?因為發作時呼吸難、室息感,感到心臟就要停跳,這種經驗讓人感覺瀕臨死亡一樣。然而,有這些經的人不一定都會成為驚恐障礙患者,問題是這些癥狀反復頻繁發作。為什么反復頻繁作?究其原因從心身兩方面去研究是非常必要的。至今,關于心理方面的研究非常落
病例1.27歲,女性,家庭主婦主訴:口腔內發麻,心悸,手腕痛,頭昏,胸部壓迫感,手發抖,出冷汗。病前性格:獨女,母親有神經質性格特點,總是和母親一起行動,做事認真,責任感強,執著心強,對什么都在意,總是沒有自信,情緒轉換困難。現病史:中小學時代,被老師和同學開玩笑,欺負,那時總是母親去學校解決問題。上到高中后,情況發生變化,變得漂亮起來,特別受男生的青睞,是班級的偶像,人際關系變得親近起來。上大學后,因為感覺他人優秀而喪失自信,兩個月后退學,然后又開始學習自己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