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是指孤單寂寞似被社會遺棄的消極心態。孤獨常表現為莫明的寂寞、煩惱抑郁,經常長吁短嘆,有“煢煢子立,形影相吊”之感。為了排遣孤獨,有時會自我毀滅性地大量吸煙酗酒,使自己處于麻醉狀態,更為甚者,也常會作出行為出格或冒險的舉動,嚴重時還會導致自殺。
孤獨在以下幾種情景中較為明顯:一種是處在陌生、封閉、孤立和不和諧的環境中。在這些環境中,正常人雖也會感到孤單,但一般都可忍受,不會產生明顯可以意識到的,似被社會遺棄的孤獨感。因為這種環境的出現是司空見慣的,一個人不可能永遠不遇到這種環境。但有孤獨心理問題的人,只要處在這種環境里,強烈的孤獨感必定油然而生。另一種是當生活模式突然改變時,例如下崗、退休就會因失落和不習慣而感到異常孤獨,大有“無可奈何花落去”的傷感,同樣也
有似乎自己已被社會拋棄,被他人遺忘的感覺。還有一種是當自卑、膽怯等消極情緒襲來時,孤獨感也就隨之產生,這時就會因缺乏交往的勇氣而把自己封閉起來,從而使自己更加孤獨而難以自拔。除此之外,孤獨感一般并不明顯。
正常人有時也會產生孤單的感覺,但不會產生強烈的孤獨感,即便有,也通常稍縱即逝,很快就能排遣,一般不會有傷感、抑郁、煩惱等明顯的消極情緒體驗,不會有無可奈何的孤家寡人的感覺。孤獨與孤僻不同。孤僻盡管也有孤單寂寞的感覺,但舉止常較怪僻,使人難以接受,也不愿與人交際,喜歡自我禁錮和單獨活動:孤獨不像孤僻那樣屬于人格表現缺陷,而只是一種郁悶無助的異常的心理體驗,一般渴望人際交往,在交際中行為正常,不會給人一種怪異的感覺。
矯正孤獨的措施,一是要善于進取。要進取,就要奮斗,就要拼搏,并在奮斗和拼搏中體驗人生樂趣,才會感到心中充實,這樣孤獨感就會自然消遁。二是要培養廣泛的興趣。興趣狹窄,活動也勢必狹窄,沒有感興趣的活動,孤獨感就會趁虛而入。而如果興趣多樣,活動就會豐富多彩,生活也就生氣盎然,就不會有寂寞感、郁悶感。三是要
多學一些交際方法,以便于與具有各種觀點、習慣、知識、經歷、性格、興趣的人打交道。如果只習慣于與某一類型的人交際,無異于在一棵樹上吊死,也勢必交際狹窄,人為地自我孤立起來而強化孤獨感。因而在與人交往時,不能以自己的愛好強求別人,而要尊重并習慣于別人的特點,這樣在與人交往時才能左右逢源、心情愉悅,使孤獨感難以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