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行作用是指個體心理發展到相當階段之后,因遭受挫折而重新倒退到較原始的發展水平。眾所周知,隨著年齡的增長,個體的心理發育和人格發展是循序漸進而逐漸成熟的。因此,人們各個年齡階段的應付方式有很大的差別而各不相同。如幼兒一旦饑渴,就哭鬧不止,要求立刻予以滿足;而成年人則可能因環境條件的限制,能忍饑挨餓,理性地對待自己
的需要,予以延遲滿足;幼兒一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或受到挫折,則會大吵大鬧,痛哭流涕,而成年人則能順應環境的要求,可能表現為忍氣吞聲,甚至強顏歡笑,既要考慮什么是社會允許和社會可接受的行為模式,又要考慮怎樣反應應對才積極有效和較為合適。一般而言,人們的應對方式與年齡特點、生活經歷、個性特點等因素有關,當個體遇到社會心理應激因素時,會表現出適切的、符合社會規范要求的應對方式。但是,有時個體在遭受外部壓力和內心沖突難以處理時,可能會放棄已達到的比較成熟的適應技巧和方式,退回到原先較為幼稚的方式去應對困難或滿足自己的愿望,這就是退行作用或倒退現象。現實生活中的退行作用經常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