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核心概念。人的一生,無論主動或被動、清醒或模糊,都是在實現自我的過程中。自我意識是人對自己的認識、評價和期望,也是對自己的心理體驗。自我意識包括期望自己成為什么樣的人,自己要達到什么樣的目標,在對自己認識的基礎上對自己的一生有什么規劃。
什么是“自我”?關于自我你一定聽過很多種定義:一些人說,自我是每個人身上真實的東西;另一些人說,自我只是一種幻覺:還有一些人說,自我是一種有待塑造的東西,等等。在歷史學家眼中,人與社會同時產生,社會是人的集合體,人之所以愿意集合在一起,起初是為了覓食、狩獵,后來是為了抵御外來侵略。人的社會化程度越高,能力就越大。但是,社會發展的本身也同時改變著人們,如社會因素常常使人刻意打扮自己、掩飾自己,甚至刻意表現出不真實的“自己”投人社會。人最真實的東西就是人的自我。認識自我固然不易,但接受自我則更加困難,因為自我中往往包含了人性的光明與黑暗、崇高與卑劣的全部成分。真正偉大的創造性活動都是“反自我”的,只有克服了自我可怕心埋的限制才有創新。思想和藝術都是如此,不懂得這一點就成不了偉大的思想家或藝術家。
有的人,由于不認識自我,一架子做了許多可悲而又愚蠢的事現今還有許多肯年人,由于不認識自已,稍微經受一點整新就悲觀、失望苦惱、抱怨、彷徨,在自暴自棄、無所作為中把時光白白地浪費掉。
因此,真正的人生是從認識了自我才開始起步的。只有認識了自我,才能找準自己的位置。有些人所以成功,就是因為自始至終能夠找到自己的位置,看到自己身上的缺點和不足,然后付諸行動,并不斷改進和完善自己,使自己更加積極向上,充滿活力。人最危險的是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尤其是在自已出了名、有了一定地位的時候,更難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人生如爬山,有的人還在山腳、有的人正在山腰、有的人已經爬到了山頂。此時的你,不論是在山的什么位置,都要把自己放在山的最低處,時刻嚴格要求自己,不斷提高攀登技能。否則,你將重蹈“龜兔賽跑”的覆轍,甚至落得個粉身碎骨或身敗名裂人只有認識了自我,才能發掘自己的潛能。其實,每個人都的下場。
是優秀的,差別就在于如何認識自己、如何發掘自己和重用自己。很多時候,我們都不相信自己,總認為別人比我們強得多,任何一件事都要得到別人的肯定才認為是正確的。
我們可以羨慕別人的才能和幸運,但同時,我們也不要浪費自己的才能。時間對我們來說是有限而寶貴的,我們要立即開發自已的潛能。只有當你發據了自我,利用了你的巨大潛能的時候,你的價值才能成為真實的和可靠的。
人的潛能有三。一是求知的潛能。人的求知過程非常辛苦,要開發出“知”的潛能,秘訣在于每天學習新事物,并持之以恒。人生的道理其實很簡單,能立定志向,生命就會轉彎;能持之以恒,生命就會脫胎換骨并最終贏得美好的結果。許多值得我們羨幕和崇拜的人,大都是在認知上掌握了正確方向,然后持之以恒的人。二是情感的潛能。人的情感有兩方面,其一是人與人之間的
親情、友情和愛情;另一方面是審美的情操。情感一方面能帶給你無窮的活力,產生多彩多姿、充滿戲劇性的情節,另一方面也能給你帶來掙扎、痛苦和煩惱。當你遇到痛苦和煩惱時,可轉移到情感的另一方面—一培養審美的情操。因為你受到美的感動,就會覺得自己無論再怎么苦都值得,隨之就會化解生命中的痛苦。但要警惕,審美只可以對情緒作一種調解,但絕不能用來代替現實生活。
三是意志的潛能。就是只有在立下意志后我們才能覺悟到自己有了主動權。這樣才能化被動為主動,把自己的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上,塑造成自己喜歡的人格類型。
人只有認識了自我,才能征服自己。蘇格拉底說:“未經審查的人生沒有價值。”懂得征服自己是一種清醒,善于征服自己是一種智慧。征服自己,改造主觀世界,不僅能夠促進自我的修煉和完善,還能促進自我的提高和升華,使人真正走向成熟,贏得內在的力量,從而推動人生走向勝利,趨于圓滿。而一個從不主動去征服自己,一味“跟著感覺走”的人,便很難去征服世界、很難奪取人生的輝煌。
我們要從哪里開始認識自己呢?你不可能回到嬰兒時代來從頭開始,也不能慢慢學習認識,只有從心理層面去認識自己,看清當下的你,喚醒那個沉睡的真實的你。你需要明白,任何知識都屬于過去。過去的事情是是時間累積的結果,它受到傳統和記憶的駕馭,已經被打上了人們的是非好惡的評判烙印,因此沉溺于過去只能讓大腦在他人的觀點中陷人閑境。然而大多數人都活在過去,喜歡回憶往事,而且對于活在過去已經感到滿足了,因此他們才會崇拜那些代表過去的知識,崇拜那些博學、智慧的人,相信那些教義、信仰或理論,總是在他人的身上去尋找自己生活的意義,就親手為自己打造了一副思維的枷鎖,變成了他人思維的附屬品,喪失了自己的獨立性和自由。只有當你埋葬了過去,不再執迷于知識與經驗的引導,傾聽自己內心最真實的呼喚,你才具備了喚醒無所拘束的“我”的條件。
我們的生活是自由的、開放的,當你側耳傾聽、全神貫注于美好的事物時,你的心應該遠離先人為主的偏見,不被概念、詞語或屬性所于擾,你的內心也無任何沖突、恐懼、矛盾和占有。只有在你的心非常純粹時,你才能真正找到那個無所拘束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