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多給對方“同感”的理解,更能打動其心朋友之間應該互相幫助,一對好朋友彼此坦誠相待,真誠相幫,雙方都有“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感覺。
當自己有不懂的地方向對方請教后,終于解開了疑惑,自己也由此獲得知識,你對對方的尊重更會加深。若不然,你既向別人求教,又對別人持輕視態度,誰會買你的賬呢?當你將自己的歡悅與困惑向朋友傾訴時,如果你的朋友對你的傾訴不屑一顧,試問,這樣的友情還有必要存在嗎?因此,我們應該學會多給朋友幫助和鼓勵,同時,你也會在朋友的幫助和鼓勵中達到雙方感情上的溝通。
人與人之間情感的溝通,是交往得以維持并向更為密切方向發展的重要條件,是人對客觀事物所持態度的內心體驗。情感溝通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共鳴”,即對同一事物或同類事物具有相仿的態度及相仿的內心體驗;二是“振蕩”,即由于“共鳴”而雙方情緒相互影響,以致達到一種比較強烈的程度。前者是找到共同語言,后者是掏出心來,心心相印。
所謂“同感”,就是對于對方所述,表示自己有同樣的想法和經歷。比如吳倩以十分認真的語調告訴她的好朋友李蓉,她想自殺。李蓉不是去問她為什么,也不板起臉孔說教一番,而是說:“是啊,我曾經也有過同樣的想法,記得是那天發生的一件事,使我看到了人為什么要勇敢地活下去…”結果吳倩就輕松地談起了她的煩惱與苦悶。李蓉邊聽邊點頭,表示理解和關注。后來吳倩不但勇敢地活下去,并且做出了成績。她和那位善解人意的李蓉的友誼愈來愈深了。要想達到與人情感溝通,就要注意對方。當對方對某一事物表露出一種情感傾向時,你就要對他所說的這件事表達同樣的感受,而且激烈些,于是你們就談到一起了。
情感溝通的程度,以每當回憶起這段交往時,所導致的興奮程度為標準。比如,當你讀到友人來信中的下面這段話,你倆的感情就絕不會變得冷漠?!安恢醯?,你在上次談論中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語都給我留下深刻的記憶,竟是那么清晰動人。真的,我很高興與你一起度過了那個下午…”當對方常常聯想到這段交往時,就伴著愉悅的心境,則這種溝通也就達到了。在與人交往的時候,你多付出一分感情,就能多得到一分回報。情感的往返交流是自然的、真誠的,任何矯揉造作或夸張,都不能收到情感交融的效果。因為“同感”不是違心的附和,而是朋友間的理解,是心靈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