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外國學者尼克斯曾說:“婚姻是一本書,第一章寫的是詩篇,其余則是平淡的散文。”實際上婚后的生活不僅有風和日麗,有陰云密布,而且有時還有暴風驟雨。有關資料顯示,感情危機最容易發生在婚后的最初幾年。比如上海兩個區某年受理的離婚案中,婚齡年的占,其中一個區民政局辦理的對協議離婚案中,婚齡年以下的占。因此,社會心理學家把婚后的最初幾年稱為“危險期”。婚后為什么會發生感情危機呢?一是角色的改變。婚前彼此都是戀人,婚后的角色改變會帶來許多具體的現實問題。戀愛期間對未來家庭生活的美好想像,現在被平淡的“開門七件事”所替代,因而產生失望心理。
婚前期望越高,婚后失望越大。二是戀愛的光環效應。戀愛時“情人眼里出西施”的光環效應使戀人只看到對方的優點,看不到缺點;婚后朝夕相處,耳鬢廝磨,原來“為悅己者容”的戀人也“返璞歸真”,雙方優點逐漸隱退,缺點卻不斷顯露,一些人甚至“悔不該當初”。三是吸引力的改變。戀愛時外貌、氣質、風度是吸引力;新婚期間性愛也是一種吸引力;有了孩子后,妻子會將對丈夫的一部分愛移給孩子,又會把拖帶孩子造成的煩惱向丈夫發泄。而丈夫以為只要能使妻子得到更多的物質和報酬,就是對家庭的愛。認為已不再是新婚燕爾,不需要彼此再進行感情交流和回報了。這樣,遇到一些小矛盾時便會發生爭吵甚至出現婚姻危機。四是“第三者”的闖入。生活的舞臺是最寬闊的,而愛情的舞臺卻是狹小的,它只允許兩個角色同時登臺。如果出現了第三個角色,那肯定是一場悲劇,必然會導致家庭破裂。有的社會學家把夫妻間的感情分為五個周期:一是鐘情幻想期(新婚蜜月);二是熱情實現期;三是惆悵淡漠期;四是孤寂反感期;五是否定厭倦期。此時雙方的感情已接近冰點,如果彼此不進行“感情投資”,重新喚起對方的熱情,愛情的火花就會熄滅。當然,不是說所有新婚夫妻的感情都會出現這五個周期,但了解這種周期性的規律,有利于婚后感情的磨合。那么,如何順利度過“婚后危險期”呢?(溝通思想。一般說來,戀人之間往往具有“情人眼里出西施”的特點,把對方拔高了、美化了。婚后便會因發現對方在戀愛時所不曾有的缺陷而產生失望的心理。因此,新婚的青年,必須在心理上有所準備,正確地對待相互的性格差異,經常談談共同生活中發生的事情,尤其是心中的苦惱或雙方的誤解。這樣即使彼此有疙瘩,也能盡快解開。寬容忍讓。
對對方婚前遮掩而婚后暴露出來的缺點和弱點,采取寬容忍讓的態度。正如富蘭克林所說:“婚前眼睛睜大,婚后眼睛半開半閉。”夫妻雙方的個性應在相容互補基礎上得到充分的發展。謙讓是婚姻美滿的潤滑劑。適度的有益的爭論,有利于解決問題與沖突,但應盡量避免為一些無原則的生活瑣事針鋒相對。互相尊重。自尊和要求平等是維護人格的心理基礎,夫妻之間尤其需要平等和尊重。在夫妻相處中,要防止“夫唱婦隨”的大男子主義;妻子也要警惕“妻管嚴”的意識。至于家庭角色的分工,夫妻間最好順其自然,形成一個能發揮各自獨特作用的最合適的組合。注意“感情投資”。夫妻在日常生活中,要多為對方著想,經常想到對方的實際需要,想到對方的情趣愛好,還要記住有特殊意義的日子,如結婚紀念日、對方的生日、女方的
“三八”節及雙方父母的壽辰、祭日以及平時的飲食起居的互相照應等。事情雖小,但于細微處見真情。經濟民主。夫妻雙方都應作到收支公開,量力而出,不同別人攀比。
多一點幽默感。在一方心情煩惱或雙方發生沖突時,刺激性的語言無疑是火上澆油,嘮叨不休地勸解也是事倍功半。這時如有一個得體的小幽默,便能使其破涕為笑或化干戈為玉帛。加強道德修養。夫妻任何一方絕不做“第三者”,也不許“第三者”插足“。籬笆扎得緊,野狗不進門。”夫妻雙方應用高尚的情操、真摯的愛情鑄成一堵銅墻鐵壁,使不道德的
“第三者”無隙可乘。注意性心理和諧與性生理的協調。多一點詩意和羅曼蒂克,少一點動物性本能。因為性交往往不僅指兩性的交流,重要的還有性心理交流,如甜蜜的愛撫、鐘情的語言、熱情的擁抱接吻等。注意愛的再分配。小寶寶呱呱墜地后,注意夫妻感情的再分配,避免因親子情弱化夫妻之情,而應把夫妻之愛明智地同父子(女)之愛、母子(女)之愛融為一體。)謹慎對待離婚的沖動。現實生活中,許多要分道揚鑣的夫妻,并不都是非分不可的。鬧離婚的人在心理上往往是一時的偏激和憤怒,結果導致離異。因此夫妻發生矛盾沖突時切莫以“離婚”相威脅,那樣只會激化矛盾。
總之,正如魯迅所說:“愛情必須時時更新、生長、創造。”這才是度過婚后“危險期”的根本之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