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真和成熟,是否不可共存?
在很多人的認識里,“天真”和“成熟”近乎是對反義詞。天真是兒童才有的權利,而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天真好像并非什么好的品質,也勢必會因為我們變得成熟而逐漸被抹去。
我倒認為,其實天真和成熟的關系并沒有表面看上去那么水火不相容。相反,在部分人身上,它們經常會一同出現。
天真不是幼稚,成熟也不是世故,許多人曲解了他們。
天真是分等級的,小孩子的天真和成年人的有所不同。孩子的天真出于無知,出于沒有接觸過真實的世界。雖然是真情流露,可自己是沒有意識的,這樣的天真不堪一擊,不值得稱贊和追求。而那些已墜世網的人們的天真就不一樣了,他們經歷了現實的淬煉,見識了真實世界的殘酷,有過喜怒哀樂又看透了雞蟲得失的無謂。他們把心機看作虛耗,又敢于展示出自己的任性——這種認清自我后并還能保持本心的天真,是經過了歷練的理智的天真。“世路如今已慣,此心到處悠然”,這般天真的境界,憑的是個人情趣和生活藝術。
我記得以前聽過這樣一句話,是一位老師對自己學生的臨別贈言:“如果你越來越冷漠,你以為你成熟了,但其實沒有。成熟應該是變得溫柔,對全世界都溫柔。”我想后面還可以加上一句“并且有實力對世界溫柔”。世故、麻木、或是被磨平棱角,這不是成熟,這是被現實捶慫了。成熟,是你認清這個世界本來的樣子之后,能夠歌頌光明,亦能坦然接納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