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觀是對人性的看法。中國古代就有“性善”、“性惡和“不善不惡”之說。在心理咨詢中,咨詢師所持的人性觀直接影響著他對來訪者的態度、對問題的看法以及所采用的咨詢方法和技術。作為心理咨詢師,要對自身所持有的人性觀有一定的自我知覺,了解人性觀在心理咨詢中所起的作用,從而更好地促進咨詢效果。
從本性上來說,一個孩子最先學會區分的,就是“我的”和“你的”。無論是對于食物還是其他,我們的第一反應都是歸為己有。這是一種非常底層的人性,在弗洛伊德那里,被稱為“本我”。人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學會了克制“本我”的沖動。但是能夠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需要更高的技巧。
能夠掌握這種技巧的人,并不在道德上就站在了制高點上。相反,也不代表你比別人道德敗壞。
如果一個人全盤移植了別人的感受,卻連自己是高興還是煩躁都無法分清,這種移植也就全無意義。當你能夠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后,嘗試著讓自己的大腦變成一張白紙。如果你可以面對一個“別人”,那你可以通過觀察他的言行,來移植他的情感。如果你面臨的是不確定的大眾,那你也要清理大腦,把那些原本屬于你的感受全拋棄掉,完全按照一個“別人”的標準來思考、做事。這個過程的難點在于,你還要時刻把握自己,不要讓原屬于自己的情緒出來作祟。如果你想做一個良好的客服人員,那你就要能夠完全站在用戶的立場上去考慮問題,不能忽然蹦出一個“他這個問題怎么這么笨”之類的想法,就算是最愚笨的“對方”,也有他自己的邏輯。尊重他人的思想,正是尊重自己的感受。這樣,你就可以構建一個良好的溝通。這個溝通比普通意義上的“好溝通”要更有意義,因為你掌握的是一套系統的技巧,你可以把這套技巧應用在幾乎所有的方面:商業、人際、愛情,甚至自己的家庭里。或許“人性心理學”沒辦法讓你達到鄧拉普或是比爾·蓋茨那樣的商業成就,但你會發現,這套方法,會讓你受益。